逐鹿海外:新五礦VS紫金,多方博弈下,中企如何玩轉海外礦投?

         日期:2020-10-17     瀏覽:303     評論:0    
      核心提示:根據全球金融數據供應商數據,2016年全球礦業投資領域超過5億美元的交易共有235筆,總投資額3899.56美元,其中中資企業投資52筆
        根據全球金融數據供應商數據,2016年全球礦業投資領域超過5億美元的交易共有235筆,總投資額3899.56美元,其中中資企業投資52筆,投資金額636.61億美元,占比全球總投資額的16.3%。

      而在有色領域,最為人熟知的海外礦投大戶就要數紫金礦業和去年重組的新五礦集團。

      今天小編就從資源儲量、海外礦投典型案例等角度,比較這兩家企業,看看,究竟誰才是中國礦企走出國門的第一“巨艦”。

      一、新五礦——巨艦重新啟程

      新五礦集團指的是2015年12月8日經國務院批準后,由中國五礦、中冶集團戰略重組而成的中國五礦。2016年,在全球金屬礦產行業普遍低迷、我國金屬行業去產能背景下,中國五礦逆勢而上,公司業績和經營質量都大幅提升。

      2016年,中國五礦累計實現營業收入4402億元,同比增長179億元,實現利潤總額41億元。其中,邦巴斯銅礦全年生產銅精礦含銅33萬噸,五礦資源整體銅產量突破50萬噸,位列亞洲第1位。

      1、礦產資源儲量

      目前,新五礦集團擁有9大品種的礦產資源,控制資源以國內緊缺的銅、鋅、鉛、鉻等為重點。而通過OZ、Anvil、Las Bambas等一批海外戰略資源項目的成功運作,已躋身全球礦業公司第二陣營,海外資源儲備目的地除了現有的南美、澳洲、亞洲、非洲等資源區域外,包括了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戰略部署。

      目前,新五礦集團已投產的大型海外礦山有8座,其中大部分是在并購澳洲OZ礦業公司,并在此基礎上搭建五礦海外并購平臺——MMG(全稱Minerals and Mining Group)公司,進而接受的優良礦產資源。

      旗下礦山中Kinsevere 銅礦、Sepon銅金礦的銅礦品位排名全球前五;Dugald River鋅礦是世界已知最大、品位最高的未開發鉛鋅銀礦之一,資源儲量5500萬噸,平均鋅品位超12%,含可觀的鉛、銀等金屬資源。

      除此之外,五礦還致力于海洋多金屬資源的勘探項目。2015年7月20日,經國際海底管理局理事會核準,中國五礦集團公司獲得了東太平洋海底多金屬結核資源國際勘探礦區的專屬勘探權和優先開采權——繼中國大洋協會之后,中方在國際海底區域獲得的第四塊專屬勘探礦區。

      2、五礦海外成長之路

      五礦“走出去”之路,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紀70年代末。當時五礦從貿易型企業向資源型企業轉變,并開始設立海外機構。從2000年開始,在國內逐漸站穩腳跟的五礦,開始從“國際化經營”向“全球化經營”進行戰略轉型。

      (來源:百度圖片)

      全球范圍來看,智利的銅礦儲量、產量、出口量居世界第一,因此世界各國對智利銅資源的競爭十分激烈。而中國和智利兩國之間外交關系良好,經濟貿易往來頻繁。

      2005年五礦同智利國家銅業公司簽署《聯合開發智利銅資源項目協議》,兩者將成立合資公司,到2020年五礦將獲得約84萬噸金屬銅供應。

      秘魯也是銅礦豐富的聚集區之一。中國五礦在秘魯擁有兩個大型銅礦項目——北部的El Galeno項目和南部的邦巴斯項目,使得秘魯成為中國五礦在海外最大的投資目的地國。

      而對于礦產資源豐富的非洲,盡管其并購成本低,風險極大,五礦則采取了“曲線法”進行戰略并購。

      先從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入手,并購澳洲OZ礦業公司,并在此基礎上搭建五礦海外并購平臺-MMG公司。接著,并購加拿大和澳大利亞在剛果(金)的Anvil公司,成功進入非洲市場。

      至此,五礦已經將主要海外銅礦聚集地納入其海外供應基地范圍。

      二、紫金——有色帝國

      紫金礦業集團目前尚未公布年報,但從其三季報看表現不錯:前三季度主營業務生產經營產生的利潤總額27.08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67%;其中,紫金銅業1-9月份實現利潤3.54億元。

      1、礦產資源儲量

      截至2015年底,紫金礦業共有采礦權237個,面積820.56平方公里;探礦權267個,面積2949.82平方公里。

      (圖片來源:紫金官網)

      海外礦產資源儲量方面,紫金在海外共擁有礦山9座,主要以金礦、銅礦、鉛鋅礦為主。其海外項目控制金屬資源總量超過資金礦業資源總量的1/3;海外礦山金產量占紫金礦業的總量超過1/3,鋅產量占紫金礦業總量近1/3。

      而卡莫阿銅礦、白河銅礦均為世界上尚未開發的十大銅礦之一,銅金屬資源量合計3113.9萬噸,約占中國銅資源總量(2014年我國銅礦查明資源儲量為9553.8金屬萬噸)的32.59%。

      2、紫金成名路

      紫金礦業在國際上嶄露頭角,始自2001年。

      當年3月,新疆東天山銅礦面向國際招標,紫金礦業在諸多國際級選手中脫穎而出,打出了成名“第一炮”。及至2005年,紫金礦業的身影開始頻繁在海外礦山并購項目中出現。尤其是8月份,紫金礦業以195萬加元收購加拿大頂峰礦業公司21.36%的股份,并成為第一大股東。

      這是中國礦業企業第一次成功進入國際礦業大國——加拿大。而紫金的崛起,也是從這時開始。

      接下來的近十年內,紫金幾乎沒有停下它征服海外的步伐,先后收購了圖瓦鉛鋅礦、塔吉克斯坦ZGC、白河銅鉬礦等國外大型礦山。自2009年起,就成為中國最大的礦產金生產企業、中國第三大礦產銅和第六大鋅生產企業之一。

      三、“大佬”的海外礦投經驗

      從上述內容,我們已經基本了解這2家礦業集團在公司業績、資源儲量、海外礦投歷史三方面的資料。

      接下來,我們轉而通過這兩家公司的經典收購案例,比較其海外礦投的主要策略。

      1、新五礦——國企投資成功靠什么?

      對于五礦而言,在海外礦業投資的旅途中,收購澳大利亞OZ礦業公司的案例,是里程碑式的重要決策,并在2010年被《亞洲金融》雜志評為全球最佳并購案例。

      接下來我們以該項目為例,看看巨頭的成功要素究竟有哪些?

      澳大利亞OZ礦業公司是2008年由Oxiana和Zinifec兩家公司合并而來,是澳洲第三大銅礦生產商,項目覆蓋澳大利亞、亞洲和北美。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OZ礦業公司因倫銅暴跌,陷入約5.6億澳元的債務危機,并在2008年年底停牌,公開尋求發行股票或債券或出售部分資產的解決方案。

      2009年2月,OZ礦業公司董事會同意五礦有色提出的17億美元的全資收購要約,并提交澳洲政府審批。

      但事情并未順利進行,澳洲政府以國家安全為由“否決五礦有色對OZ礦業整體收購的收購申請”,主要是其中的Prominent Hill銅金礦靠近軍事禁區。然而事實上,該銅金礦的相關運營情況早已公開透明。

      此后2個月,五礦團隊之間與澳大利亞相關政府部門、OZ礦業股東董事會、甚至包括反對黨領袖,進行了良好的溝通,向澳洲各界人士澄清——中國企業不是意圖控制澳洲礦產資源,而是尋求得到長期、健康、穩定的能源資源供應。

      同時對方案進行了進一步調整,保證不會向其派出一名勞務人員,以打消社會公眾對于OZ礦業被收購后就業方面的擔憂,減輕政府審批中的壓力。

      2009年4月,澳大利亞財政部長斯旺最終宣布,批準五礦有色對OZ礦業公司的新收購協議,OZ礦業正式更名為Minerals and Mining Group公司(下稱“MMG”),由五礦有色全資擁有。

      短評:

      此次收購中,五礦的反應速度非常迅速,整個收購的時間只有短短的4-5個月。而對比幾乎同一時間發生,卻以失敗告終的中鋁收購力拓的案例,整個時間軸被拉長。

      其次,果斷的決策、靈活機動的并購策略,對于OZ旗下敏感軍事禁區的ProminetHill銅金礦,果斷放棄收購,并作出有效的承諾,使得澳大利亞政府順利批準了五礦對OZ礦業的收購方案。

      最后,是五礦善于利用外交渠道和手段,進行及時溝通,這是得到東道國政府的認可和允許是并購的關鍵之一。國企極易引發國外民眾的誤解和偏見,東道國在政治上的敵意和干擾。故而企業在并購中往往要極力淡化國企形象,淡化政治影響,以減小對方國家和企業的顧慮。

      2、紫金——民企里的海外礦投大贏家

      紫金是一家以黃金起步的民企,但卻在短短的30多年間,一躍成為中國黃金行業的“龍頭”。其海外礦投經驗又包含了什么關鍵詞呢?

      以澳州諾頓金田為例,2012年8月3日,紫金礦業通過場外要約的方式收購諾頓金田89.15%的股份,成為諾頓金田的絕對控股股東,同時也是中國企業成功收購在產大型黃金礦山的第一例。

      但這個“大金蛋”卻籠罩著嚴重的債務問題,無法進行企業融資。同時,原團隊對技術問題的分析研究能力也相對薄弱,常依賴于付費較高的外部咨詢來解決。

      首先,紫金為諾頓擔保,實現低息貸款1.05億美元,為企業成長注入了活力。接著,調整公司董事會與公司高管團隊,注入國內有經驗的管理與技術骨干作為中高層管理團隊,但對核心企業帕丁頓金礦的中層基本保持原狀不變。

      最后,組織安排地、采、選專業人員赴諾頓礦區,作為技術交流協作聯絡人,同時,從集團內遴選專家,組成國內技術支持小組,為諾頓提供技術咨詢,降低技術咨詢成本。

      在短短的半年時間內,紫金完成了公司管理團隊的平穩過渡與總部搬遷,增加了黃金產量,降低了生產成本,使諾頓公司發展步入良性發展軌道。

      短評:

      紫金在該項目中的突出特點是穩扎穩打、步步為營。從收購之前到控股之后的一段時間,紫金礦業對諾頓核心資產帕丁頓金礦進行了多次細致的調研,最大限度地降低了風險。

      在收購后的管理運營中,又能靈活調整,并不像中國在澳洲控股的企業——如中信泰富鐵礦項目、中國五礦集團,傾向于采用完全控制,或完全放手的2種方式,而是結合諾頓的實際情況進行方案調整。

      最后,就是紫金最突出的技術能力,作為強有力的支持,尤其是在低品位、難選冶礦石處理方面的豐富經驗,使其生產成本進一步降低。

      不論是新五礦還是紫金,國企還是民企,在海外礦投方面都各有特點與千秋,難以通過簡單的比較,論高下。

      不知道,看完文章后,您心里的中國海外礦投第一巨艦又是哪家企業?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信息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信息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