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專家從國際礦業市場分析,2016年礦產品市場已出現價格回暖的跡象。一個是具有礦業晴雨表作用的標準普爾全球礦業指數結束了連續五年來的下降走勢,在過去的一年表現出明顯的上升態勢。
同時,2016年6月份,礦業公司在加拿大多倫多證券交易所主板和創業板的融資額創4年來新高,達到了6.4億加元,幾乎是2015年4月份的10倍,而2016年前8個月累計融資額超過75億加元。而且后幾個月還在呈繼續增加態勢。
一、全球礦業交易
全球礦業交易強勢復蘇,2016年第三季度總籌資額上漲53%。2016年第三季度,全球采礦與金屬交易并購保持活躍,交易量較前季度增長12%,達到121起;較2015年同期增長36%。根據安永(EY)報告,2016年第三季度全球采礦與金屬并購交易量較2015年同期增長36%。
(圖片來源:中國產業信息網)
最活躍的前三大并購者是加拿大(59%為金礦)、澳大利亞(44%為金礦)和中國(所涉礦種廣泛)。前三大并購目的地是加拿大(主要是金礦)、中國(礦種廣泛)和澳大利亞(主要是金礦)。
2016年第三季度,全球采礦與金屬板塊籌融資也十分活躍,總籌資額上漲53%,達到500億元,融資筆數較2015年同期增長60%。
二、國內市場
1、礦產品價格上漲
從國內市場分析,需求旺盛,礦產品價格上漲。自2016年4月以來,國內煤炭價格開始從多年低迷態勢中強勁反彈,市場供不應求。
據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監測,2016年以來鋼材價格整體呈現上漲態勢。有色金屬也是集體崛起,全面補漲。
2、礦業權轉讓增多
國土資源調控和監測司發現,2016年前三季度礦業權出讓價款同比上升。
3、礦產品進口
礦產品進口貿易總體呈回升態勢。
4、海外并購
中國企業的海外并購業績引人關注。大型案例包括中國鉬業以15億美元收購英美資源在巴西的鈮與磷酸鹽資產。截至2016年9月10日,中資宣布和完成的海外能源和礦產投資項目總數為55宗(不含失敗或撤銷項目),宣布和完成投資總額197.22億美元。2016年11月20日,中國在秘魯連簽3個礦業大單,轟動整個礦業界。
第一份協議是,在秘魯—中國經濟合作戰略對話機制的相關會議中,秘魯能源和礦業部部長塔馬約與中國企業簽署的,有關秘魯白河銅礦的合作協議。該項目投資金額不少于25億美元,預計將在20年內保持20萬噸精銅的年產量。
雙方簽署的另一份文件,是關于秘魯阿雷基帕一座鐵礦的合作協議。根據協議,中方將為該項目投資15億美元,合作雙方合作建設一座地下鐵礦,預計年產量將達到1000萬噸。
兩國簽署的第三項協議,與托羅莫喬銅礦擴大生產規模有關。根據該協議,中國企業將投資13億美元,用于提升托羅莫喬銅礦的開采和加工能力。
現國內有十余家礦業公司和投資機構布局海外,涉及的礦種繁多,主要為油氣、黑色金屬、有色金屬類(金、銅、鋁)等,可謂全面開花。
此外,煤炭、石油和黑色金屬行業的固定資產投資,環比分別增長16%、10%和18.1%。專家們認為,這些現象可以解讀為全球礦業行業觸底回升的重要信號。
三、國家對礦產資源的預測
國土資源部近日出臺的《全國礦產資源規劃(2016—2020年)》對我國目前礦產資源形勢的判斷是,多數大宗礦產儲采比較低,石油、天然氣、鐵、銅、鋁等礦產人均可采資源儲量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資源基礎相對薄弱。
預計到2020年,我國一次能源消費量約為50億噸標準煤,鐵礦石7.5億噸標礦,精煉銅1350萬噸,原鋁3500萬噸。受國際礦業市場影響,國內勘查投入趨于下行,增大了我國礦產資源安全供應風險。
大宗礦產品需求平穩,消費增長將主要依靠新興經濟體拉動。(來源:礦業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