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參與競爭力評級的對象,包括大多數的重點統計鋼鐵企業,吸納了部分其他鋼鐵企業,排除信息缺失嚴重的鋼鐵企業后,共有111家鋼鐵企業進入本次競爭力評級范圍,合計粗鋼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85%。
但進入競爭力較強及以上級別的鋼企共有73家,鋼企競爭力評級結果如下圖所示:
一、企業性質分析
1、民企數量多于國企
該名單上共有73家企業,其中28家國有企業,45家民營企業,民營企業的數量明顯多于國有企業。
民營鋼鐵企業數量和排名均有較大提升,顯示了民營鋼鐵企業的活力。
前三季度,由于鋼材價格上漲,鋼鐵企業經營狀況普遍好轉,扭轉了全行業虧損的局面。今年前三季度,90家重點民營鋼鐵企業銷售收入8040億元,實現利潤241.7億元。
通過上圖可以看出,2016年前三季度盈利超1億元的民營企業56家,較2015全年增加23家,其中盈利超10億企業達到8家,超過往年之和。今年前三季度民營企業的表現良好,噸鋼利潤也高于行業平均水平。
前三季度,民營鋼企銷售利潤率為3%,高于行業1.73%的平均水平;民營鋼鐵企業噸鋼利潤為73元,高出全行業平均水平22元。
2016年前三季度民營鋼鐵企業的盈利狀況如下表所示:
民營鋼鐵企業較國有企業有以下幾點優勢:
第一,人工成本。民營鋼鐵企業人工成本較低,國有大中型鋼鐵社會責任比較重,僅噸鋼人工成本就要高出民營和地方小廠200元左右。
第二,安全環保治理費用。國有大中型鋼鐵企業環境治理費用按噸鋼平均分攤,要高出民企治理費用50元左右。
第三,稅費優惠差異。在一般情況下,國有大中型鋼鐵企業與民營、合資、地方小廠相比,1噸鋼平均多交稅費60元-80元。如果考慮上述因素,我國國有企業利潤水平或高于大部分民營、合資和地方小廠。
第四,民營企業在科技創業型企業的創辦和運營方面存在優勢。民營企業在強大的競爭壓力下,更加重視技術的改進和創新,降本增效措施更加完善。
第五,民營企業規模較國企來說較小,因此能動性較強,下發的命令和任務能得到下級有效快速的執行。
另外有消息稱占據鋼鐵行業半壁江山的民營企業,今年去產能占據了73%。這也反映了民營企業在鋼鐵領域的一些弊端。
一是落后產能相對集中在民營鋼鐵企業。以承擔著全國鋼鐵去產能任務1/3的河北省為例,在今年1600萬噸去產能的指標中,河北省約97%的去產能任務由民營企業完成,3%-5%由國有企業完成。
二是污染也主要是中小民營企業。當然不排除民營企業有比較好的。這就證明了民營企業的社會責任心遠遠不如國有企業,這也是國企廣為詬病的主要原因。
2、民營鋼企的領先者
在民營鋼企中,今年競爭力評級中有兩家民營企業評級為A+,這兩家企業為江蘇沙鋼集團和日照鋼鐵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尤其是沙鋼集團連續多年入選鋼鐵集團競爭力的第一梯隊,日照鋼鐵近兩年也頻頻交出佳績。
二、競爭力排行中的佼佼者
1、寶鋼(寶武)領跑鋼企
競爭力極強、評級值為A+的鋼鐵企業有:中國寶武鋼鐵集團有限公司、河鋼集團有限公司、中信泰富特鋼集團有限公司、江蘇沙鋼集團、新興鑄管股份有限公司、日照鋼鐵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這6家鋼企2015年合計粗鋼產量為1.46億噸,占全國產量的18.2%。
從上表不難看出,國有企業占競爭力排名第一方陣的大多數,證明國有企業依然是鋼鐵行業的領航者,而寶鋼集團又是其中的佼佼者!
中國鋼鐵企業競爭力排行榜
寶鋼(寶武)集團連續第四年位居國內鋼鐵企業競爭力排名第一的位置,是國內鋼鐵企業的排頭兵,在資產總額、人均收入、服務水平、能效水平、環保水平、利潤總額和上繳稅收等方面都具有絕對優勢,生產規模、裝備水平、資產負債率等各方面也位居前列,其他企業與寶鋼相比還存在不小的差距。
2、影響競爭力的因素
那么,影響鋼鐵企業競爭力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呢?
首先,規模在鋼鐵企業競爭力中占據重要地位,規模小的企業很難在綜合競爭力上進入行業前列,主要是體量小導致影響力不足。
其次,就大企業自身而言,并非規模越大競爭力越強,根本還是看企業在盈利能力、綜合效率、能效環保、創新能力、服務水平等方面的表現,如寶鋼在規模上位居第二,與其他幾家大企業相差并不多,但綜合競爭力卻遙遙領先,表明鋼鐵企業競爭力的重要基礎在于規模,但核心競爭力的提高遠非規模所能決定。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