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撐引領中國礦業國際化

         日期:2021-01-12     瀏覽:499    
       12月12日,絲路礦業論壇·2020在北京舉行。本次論壇的主題是“支撐引領中國礦業國際化”,旨在探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疊加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下,礦業國際合作的方向和策略、如何保障國家能源資源安全以及礦業企業在全球資源配置等問題。論壇由中國地質調查局中國地質科學院全球礦產資源戰略研究中心、北京礦產地質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中國地質學會境外資源經濟地質專業委員會共同主辦,中色絲路資源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承辦。

        全國政協常委、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副局長李朋德,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黨委書記葛紅林出席論壇并致辭。來自中國地質調查局及直屬單位、大型礦業企業、地勘單位等300余位嘉賓參加了論壇。開幕式由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副會長、中國地質學會境外資源經濟地質專業委員會主任王京彬主持。


        李朋德在致辭時表示,礦業國際化是實現全球礦產資源有效配置,保障國家資源安全、促進全球合作共贏的重要途徑。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加速催化全球大變局,大國博弈加劇,全球政治經濟的不確定性增大,我國發展的國際環境也在發生重大變化。針對以上情況,李朋德建議在如下幾個方面展開深入探討:一是開展地球深部探測的國際合作,不斷加深對地球的認識,更精準掌控礦產資源情況;二是發起成立國際礦業基金,建立國際礦業權托管交易中心,實現礦權、資本、保險、金融的互動;三是加強國際地學中心和現代礦業產業園建設,響應“一帶一路”倡議,提高合作伙伴國家的地質礦產調查和資源開發能力,要高度關注并執行基于自然解決方案,建設綠色礦山;四是支持建立國際區域地質礦業非政府組織,礦業企業要遵從當地的法律法規,與其他主體共商,建立話語體系,探討法律和投資安全保護,促進利益共享、責任共擔;五是建設全息數字地球基礎框架,制定新的地質礦產標準,推進地球大數據的共享。

        葛紅林在致辭時表示,今年前三季度,常用有色金屬冶煉產量實現正增長。電解鋁、銅、鉛、鋅、產量同比增長2.8%、5.8%、7.8%、2.1%。有色金屬冶煉和加工增加值同比增長1.9%,比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幅高0.7個百分點。規模以上有色金屬工業企業實現利潤1101億元,同比增長2.9%。就有色礦業的發展,葛紅林提出三點建議:一是強化戰略研究,謀劃好有色礦產資源雙循環互動;二是強化企業作用,確保有色礦產資源供應安全;三是強化科技創新,提升有色礦業的現代化水平。

        論壇期間,舉行了中色紫金地質勘查(北京)有限責任公司成立揭牌儀式。該公司由紫金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地質礦產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合作設立。

        論壇上,來自中國地質調查局及直屬單位、中國礦業聯合會、大型礦業企業、礦業裝備、金融、中介、互聯網等領域的專家學者圍繞礦產資源消費、國際礦業合作與投資以及礦業公司國際發展戰略等內容進行了成果交流和經驗分享。

      特別提示:本信息由相關企業自行提供,真實性未證實,僅供參考。請謹慎采用,風險自負。


      0相關評論
      相關市場動態
      推薦市場動態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