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們認為破碎產品的粒度對磨礦的處理量是有很大影響的,在我們計算磨機處理能力的時候,有一個破碎粒度對應-0.074mm占有率的數值,我們嘗試將破碎產品進行篩分會發現這個數值并不準確,那么我們姑且把這個數值當作是在不同的破碎粒度情況下,磨礦能力-0.074mm粒級的提升值。
當破碎產品越細的條件下,磨機提升-0.074mm粒級的能力也越大。所以當礦石性質發生變化的時候,我們更應加強破碎、篩分系統的管理,確保磨礦能力。
礦石進入磨機,與之接觸的就是磨礦介質,在金礦中,幾乎全部采用鋼球作為磨礦介質,隨著磨機的轉動,礦物與鋼球隨之運動,當鋼球的填充率一定時,磨機里的鋼球呈現拋落和泄落兩種運動狀態,當然,如果磨礦轉速過快時還有可能出現離心運動狀態,但這不是合理的情況。當鋼球呈現拋落狀態時,對礦物的作用以沖擊為主,當鋼球處于泄落狀態是,對礦物的作用以碾磨為主,沖擊時粉碎能力更強,特別是對顆粒較大的礦物作用力更大,而碾磨時更趨向于均勻剝離,對磨礦細度(-0.074mm粒級)的提升更有幫助。
當球磨機在旋轉的過程中,小直徑球一般集中于球倉外側,而大直徑球一般集中于球倉內側,也就是從靜止狀態看小球集中在底部,大球集中在上部,小球被擠壓,很難形成拋落運動,中大型號的球一部分隨磨機的轉動形成了拋落,這也就是我們常說“大球磨粗粒,小球磨細粒”的原因了。
當然,磨機襯板的造型和狀態對鋼球的提升能力也是不一樣的,新裝的襯板棱角分明,更能提升鋼球,而磨舊襯板則能力差一點。所以在給礦粒度較粗、襯板使用較長的情況下,應該適當多增加大球,以保證磨礦粒度的均衡,反之亦然。在同樣的鋼球配比下,礦漿的濃度對磨礦也有很大的影響,一般來說,濃度較高時,產生的沖擊作用較大,磨礦的效率較高,濃度較低時,礦漿對沖擊力的分散性較大,不適合對粗粒礦物的粉碎。所以,一段磨礦我們需要保持較高的濃度,通常在72-78%,二段磨礦濃度適當放低,通常在55-60%。
那么,我們說,磨礦的目的不是為了無限制的降低礦物的粒度,而是為了解離礦物,或者說暴露礦物,如何將已經完成磨礦(下一步作業需要的粒級)的礦物分離出來,就是分級設備需要完成的作業了。其中分級機是利用自然沉降原理完成分級作業的,而我們知道,礦漿沉降的時間越長,溢流的細度就越高,所分級機溢流的細度我們可以通過調整給礦位置及溢流閘板的高度來控制,給礦離溢流堰越遠,閘板越高則細度越高,反之則較粗。
另外,濃度越低礦漿沉降越快,所以磨機溢流的沖洗水量對分級溢流的細度也有很大的影響,但是溢流堰升高,沖水量加大以后,必然影響分級機的返砂濃度和返砂比例,從而影響磨機的磨礦濃度,因此,我們要同時控制磨機給礦水,以保障磨礦效率。
另一種常用的分級設備是旋流器,旋流器是一種以離心力作為手段的分級設備,而旋流器本身又是無動力設備,所以需要自然壓力(高位給料)或壓力輸送來完成分級作業。有關旋流器的介紹很少,我根據所搜集到的資料繪制了兩張圖表,第一張是分級粒度(D95值)所對應的-0.074mm含量,另一張是分級粒度所推薦的給礦壓力,我們可以看出,不同的給礦壓力,所產生的分級粒度是不一樣的,也就是說,我們可以通過調節給礦壓力來調節溢流細度,那么問題來了,當我們通過變頻器來調整壓力的同時,其流量必然發生變化,在增加旋流器壓力的情況下,我們可以根據泵池液位的變化適當補充新水,反之,需要溢流較粗,降低壓力的情況下,我們可以更換較小的沉砂嘴。總之,旋流器的穩定工作狀態是沉砂呈柱狀,喘氣狀和傘狀均不是理想狀態。
磨礦作業是球與礦物的碰撞,其中球的損耗直接影響了磨礦作業的成本,球的損耗不僅體現在磨損上,更體現在破損上,鋼球一旦破損對磨礦的影響是百害而無一益的,近年來,鋼球生產企業也是不斷進行研究,從低鉻球到高鉻球,以及熱處理方式上增加其耐磨性和抗碰撞能力,從80年代鋼耗1-1.5kg/t到現在的0.5-0.8kg/t,應該說這類研究還在不斷進行,不斷突破,但是,我們知道,礦物的可磨性和脈石的可磨性存在較大的差異,也就是說當脈石達到合格粒級的時候,礦物很可能過磨,從而影響后期選別的效果。寧國東方碾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近期聯合國內知名高校一起開展“鋼球硬度對選擇性磨礦的影響”的課題,希望他們能早日取得成果,更好的為礦山生產服務。